云南省作为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,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以下是一些云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:

白族扎染:
大理白族的扎染技艺,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和浓郁的民族特色,展示了白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。2006年,白族扎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瓦猫:
似猫非猫,似虎非虎,站立在瓦片上,大张着嘴巴双目圆瞪,耳朵直竖,獠牙尖锐,姿态强势。相传 它是一只镇宅神兽 ,以吞食一切冲犯本宅的疾疫祸害和四野鬼怪。瓦猫除了镇宅、避凶,它还能趋吉 ,能把外面的金银财宝吃进主人家中,所以瓦猫都张着大嘴,空着肚子,即俗谓“吞金屯银,招财进宝”是也。
彝族跳菜:
起源于古老的祭祀,长期以来一直在南涧彝族地区传沿不绝。彝族民间办宴席上菜时,为敬重宾客 增加喜庆气氛 ,往往要跳起这种舞蹈。在《奉圣乐》伴奏下,舞者捧盘或托盘起舞,舞姿多以旋转为主 ,舞袖旋转 姿态繁多 时而刚劲 时而蹁跹。
白族三道茶:
“三道茶“讲究“一苦、二甜、三回味”
第一道茶 称之为“清苦之茶”,寓意做人的哲理:“要立业,先要吃苦”
第二道茶 称之为“甜茶" ,寓苦去甜来之意 ,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
第三道茶, 称之为“回味茶” ,告诫人们凡事要多“回味”切记“先苦后甜”。
阿细口弦:
又称“响篾”,演奏时左手将口弦簧牙靠近嘴唇,右手指弹动弦片,用气鼓动著牙产生音响,和弦片本身固定的音韵交织在一起,非常接近口语的音乐旋律。
腾冲皮影戏:
又被人们称为“影子戏”灯影子”,相传明朝洪武年间,傅友德和穆盈率领军队攻占云南,消灭了元朝的王曦梁,汉族移民开始大量进入云南,皮影戏随之进入腾冲。腾冲皮影形制大小多样,搭配传统的唱腔 铜锣声腔悦动 光影翻飞,十指拨弄间一出出剧目便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。
以上是云南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,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云南省的民族文化和艺术魅力,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。